久久精品视频一_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毛片av_黄色春季福利在线看_99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

網站首頁 手機版 微信版
中測碩博網

舊站將于1月11日關閉,屆時將無法訪問,請您及時將舊站信息保存。

確定
當前位置:招考公告 > 高校/科研所
中山大學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博士后研究人員招聘啟事
2025-02-18 09:06:00· 來源:博士后招聘網高校招聘· 發布地區:廣東· 招考分類:高校/科研所· 內容分類:招考公告

一、中山大學學術資源背景

中山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雙一流”建設高校,位列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行列,擁有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位優勢。學校科研實力雄厚,建有:

國家級科研平臺:超算中心(天河二號)、光電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電子元器件與系統集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學科優勢: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工程學、計算機科學等學科ESI排名全球前1%;

產學研協同:與華為、中興、中國電科等頭部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防預研項目等;

國際化資源:與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國際頂尖高校建立聯合培養機制,支持博士后參與國際學術交流。

此外中山大學在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方面有深厚的歷史積淀,現有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等一級學科,設有信息與通信工程等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有無線電物理、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電路與系統、電子與通信工程等碩士點,擁有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等廣東省名牌專業和廣東省特色專業。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成立于2017年5月19日,整建制在深圳辦學。深圳是我國信息技術(IT)的“硅谷”,擁有華為、中興和騰訊等著名IT企業。中山大學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電子通信技術知識孵化和人才培養基地,通過知識創新、技術轉化和人才培養更好地服務強國建設、民族復興。

學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構建特色鮮明的高等教育與研究體系,形成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領域內的智能感知技術、認知通信技術、空間電子技術等研究方向和團隊,同時積極培育和引導電子通信學科和新興學科的交叉融合發展,包括人工智能、網絡空間安全和生物信息處理等。

截至2024年4月,學院有教職工83名,其中教授23名,副教授29名,講師和助理教授4名,專職研究員4名,博士后8名。學院擁有完整的工科學士、碩士、博士人才培養體系,現有本科生1040名,碩士生460名,博士生201名。學院堅持以學生成長為中心,堅持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全面推進德育與智育、學科與專業、科研與教學、本科生培養與研究生培養、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相融合,構建一流人才培養體系,落實“加強基礎、促進交叉、尊重選擇、卓越教學”人才培養理念,逐步拓展“寬口徑、厚基礎、個性化”的人才培養特色,著力培養學生的學習力、思想力、行動力,服務學生的全面成長成才,培養電子信息與通信領域能夠引領未來的高水平復合型創新人才。

二、招聘崗位及研究方向

崗位名稱:天線與雷達技術方向博士后

依托平臺:空間信息感知團隊

研究方向聚焦:

1.新一代智能天線設計與優化(5G/6G/太赫茲通信系統)

2.雷達信號處理與目標識別(SAR/ISAR成像、深度學習融合技術)

3.微波毫米波集成電路與雷達系統集成

4.電磁超材料與可重構天線技術

三、博士后崗位要求

1.資質要求:

年齡不超過35周歲,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

專業背景:電磁場與微波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等相關領域;

具有扎實的電磁場理論或雷達系統研究基礎。

2.科研能力:

熟練掌握HFSS、CST、ADS等仿真工具或MATLAB/Python信號處理算法開發;

以第一作者在IEEE Trans. AP/MTT、IET Radar等國際權威期刊發表論文2篇以上;

具有雷達硬件系統開發經驗或國防科研項目參與經歷者優先。

四、薪資待遇與支持政策

1.薪酬福利:

基礎年薪28萬至45萬元(含政府補貼,特別優秀者面議);

2.職業發展:

納入中山大學“卓越博士后”培養計劃,配備院士/IEEE Fellow級合作導師;

出站后達到考核標準者,優先聘為學校教研崗位;

子女可入讀中山大學附屬幼兒園、中小學。

3.科研保障:

優先使用學校超算中心、微波暗室、矢量網絡分析儀等尖端設備;

推薦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粵港澳聯合創新項目。

4.課題組人員介紹:

魏璽章,中山大學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18年受聘為中山大學教授。主要從事雷達目標識別、新體制抗干擾雷達信號設計等領域的基礎理論攻關研究、先進技術應用等方面的教學、科研與人才培養工作,理論功底深厚、工程實踐經驗豐富。作為負責人和主要參與者先后承擔973、863、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30余項,總經費4000余萬元。作為主要完成人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排名5),許多研究成果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國際先進水平。近五年公開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其中SCI檢索30余篇,EI檢索50余篇,公開出版專著1部。培養/協助培養畢業博士研究生10余名,碩士生20名,一名學生獲湖南省優秀碩士論文;獲得全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二等獎3人、分賽區二等獎3人。主講研究生課程《自動目標識別技術》、《空間電子信息獲取與處理導論》,本科生課程《高頻電路》。

鄧天偉,中山大學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百人計劃”引進人才。博士畢業于新加坡國立大學 (NUS),先后在多個國際知名院校,研究所,通信設備公司承擔研究項目和技術研發,有著豐富的產學研經驗,主要從事通信硬件系統,射頻集成電路,雷達隱身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總引用超過900次,H指數為12,現為IEEE會員,擔任IEEE T-AP,IEEE T-MTT,IEEE AWPL,IEEE MWCL等領域知名期刊的審稿人。

五、申請方式

1.申請材料:

身份證,本科、碩士、博士學歷學位證書掃描件。學歷、學位驗證報告,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決議書掃描件(在讀博士生暫未授予學位的可以提供通過答辯的證明),留學博士還需提供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開具的學歷學位認證書掃描件

個人簡歷(含全部學歷、工作經歷、主要研究成果介紹等信息);

個人主要成果,包括博士畢業論文、專著、論文、專利授權書、獲獎證書等材料及其他能證明本人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的佐證材料。

2.聯系方式:

投遞郵箱:qiuj56@mail.sysu.edu.cn(郵件標題:博后申請+姓名+XXXX方向)

學院官網:[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https://sece.sysu.edu.cn/index.htm)

截止日期:常年招聘,按批次評審,招滿為止

中山大學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
2025年2月

(注:本招聘信息根據中山大學博士后管理政策及學院科研需求擬定,最終解釋權歸中山大學所有。)

請您在郵件申請時在標題注明信息來自:博士后招聘網-boshihoujob.com,電話咨詢時說明從博士后招聘網(www.boshihoujob.com)看到的博士后招聘信息。